2014-06-07

葉石濤的潘銀花


在葉石濤筆下的平埔女子以潘銀花為典型,通常具有褐色的身體、凹陷的眼窩和高聳的顴骨,並且繼承母系社會的精神,個性精明開朗,不避諱男女情慾。

潘銀花這個腳色在小說選集四和五都有出現,故事連貫。可點這裡"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全文。以下是摘要:


潘銀花原本是西拉雅族人,但是她那個年代已經不太會說族語。後來到府城龔家當幫傭,和龔家的二少爺兩情相悅並且生下了一名男嬰,取名為阿豐。龔家的人很喜歡潘銀花和阿豐,但是因為潘銀花的出身,她永遠不可能成為大房。小說裡形容潘銀花是"大地的女兒",龔家的大宅院使她枯萎,於是她帶著阿豐和二少爺給的錢和珠寶回到老家,這是潘銀花生命中的第一筆財富。

過了一陣子後在媒婆介紹下,嫁給了了平地的一位福建人土根仔,土根仔是一名精明的商人,因為獨自照顧與前妻生下的啟智兒招治,所以希望家中能有女主人打點。土根仔死於二戰時美軍飛彈轟炸,留下大片的土地,潘銀花成為富有的寡婦。

獨自務農時期潘銀花收留了一名政治犯朱煥文,做了一夜夫妻後,朱煥文卻被當作政治犯抓走,再也沒和潘銀花見過面。

潘銀花在田間工作時被落單的中國士兵強姦,肚子中有了新生命,因為身體的欲望和工作上實際的需求,在另一個媒妁之言下,招贅了大陸士兵汪書安,兩人一起在潘銀花的田地上一起耕作,並且將貨物運送到府城買賣。潘銀花生意手腕很不錯,在一次偶遇中收留了高錦緞、高錦綢姊妹,潘銀花留她們在倉庫記帳等,三人情同家人,一起努力之下買賣越來越興盛。

潘銀花回府城要紅柑仔回來幫忙,紅柑仔原是醬油坊的幫傭,潘銀花訝異紅柑仔居然嫁給醬油坊的二少,潘銀花要了醬油坊兩名長工回倉庫工作,並且在她的土地上蓋了三棟土角厝。

--------

潘銀花入龔家時只是16歲,土根仔大約死在1945年,期後國民政府來台的白色恐怖時期,還有大量湧入台灣的單身士兵的現象,時代感覺也吻合,只是不能確定潘銀花與汪書安結婚時是幾歲,只能推測當她的事業茁壯時應該是1950或60年代? 參考丸莊醬油的歷史台灣傳產,紅柑仔所在的醬油坊或許也是在那個時代就開始面臨了工業化的競爭,原本兩名長工才被打發到潘銀花底下。參考這樣的歷史背景,便會發現故事中每個安排的人物似乎都有特殊的代表性。

葉石濤的小說裡總是充滿了窮人、寡婦、孤子,而潘銀花是最峰迴路轉的一位。應該很少人會討厭這個角色,一方面潘銀花生性樂觀且有點俠氣,她而且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也。雖然她的財富大部分是來自每個與她交往的男人,但是她的幸福確實是來自自己的努力,那漾有血有肉、寫實的角色,她的幸福絕對且大部分包含著物質和身體的快樂。

而且潘銀花毫不避諱情慾,雖然小說標題是"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可是事實上文中最常出現的對這些男人的代稱卻是"Uttin"(男性生殖器),她的身體象徵著大地,而所有來來往往的男人在她的土地上不過像跟灑水器一般,提供養分和繁衍的力量。在安潔拉卡特的小說中,大剌剌的寫著一句: "母親是事實,老爸不過是流水席",女性的身體(尤其以原住民女性這樣的腳色),在這邊很難不聯想到土地的意象,而那些往來的男人不過就是流水席般的統治者了。

潘銀花的孩子當中一位是前夫留下來無血緣的啟智女兒、一位是來自於肉體不滿足的性交、另一位是父親不詳的私生子,但是大地天性使然,始終用身體和勞動供養著孩子帶給生命中其他人生命的契機。土地本身終究凌駕於統治者之上,成為不同階層、種族的皈依,人們只為了在飄搖之中找到安生立命之地,生命的慾望是樸質的、具體、如同植物紮根的天性。葉石濤主張的台灣文學混血的特色,忠實呈現台灣在混雜交錯不清的權力遊戲下底層樣貌,在這之中不該有任何一個種族缺席。

以身體的角度看來,潘銀花就像充滿養分的土壤,她的身體總被情慾浸潤著。特別注意到招治這角色,這個啟智兒沒有任何讓人疼愛的特質,一無是處又充滿了貪婪,這個啟智的女孩讓潘銀花懷疑土根才的前妻帶著孬種。另一方面她嘲笑福建女性的封閉,不了解怎麼享受性愛,這之中當然也有龔家二少爺對妻子的形容"她不行"。這些評論對於漢人女性不太公平的,卻也點出了時代對女性的壓抑,反而要等到無性別的年紀、寡居、或將性商品化之後,才能以遊戲規則之外的角度觀賞性愛和與身體(也大量出現在第五卷柳哲明的故事當中)。雖然關於女性的情慾議題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但相較於男性,公眾對情慾的對象和描述卻依舊相當朦朧,也許所謂的規則外,更能屏除其他因素,單獨的看待身體這件事吧。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想法,我喜歡葉石濤這篇小說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過分的描繪這樣的象徵,抽離了這些意義,本身還是很好閱讀的小說。

自從新年的時候去了葉石濤紀念館之後,便對葉石濤的小說念念不忘。請媽媽去圖書館借了小說選集,目前已經看完四、五集。從第一篇開始便欲罷不能地想快點看完全集。葉石濤的小說筆觸並沒有太大的時代感,平舖直述的方式在現在這樣的時代,也很去油解膩。所有的故事都很精采,尤其是潘銀花的故事更是非常精彩。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https://www.facebook.com/YST.LMM


2017/01/02 改了標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