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藝術蝦 老闆娘本人比畫像漂亮多了,代表藝術蝦致歉。 |
西市場的鮮魚湯店是很有媽媽味的魚湯,我指的不是調味上的媽媽味,而是指吃東西時放心的感覺。老闆如珊姐一家人在週末時會全家在店內用餐,用的是同一套鍋具、調味料和當日剩下的食材,如珊姐說自己家人不敢吃的、不會端上桌給客人,大概就是這句話讓人覺得格外安心。
除了魚湯外,來店裡必點的是綜合招牌飯,在白飯上蓋上一層鮭魚魚鬆,再淋蔭油和豬油,乍看之下似乎沒有特別之處,但吃起來米飯特別香Q。蔭油淡淡的鹹味,穿針引線般的帶出白米特有的甜。為了這碗飯,如珊姐找了三種不同的台灣米調和,醬汁的靈魂- 蔭油,也是來來回回試吃之後才選定的牌子。稍微淋上一些,讓蔭油與白米飯混合,與稍微蘸著用油煸過的鮭魚鬆一起入口,味道非常驚艷。店內除了固定菜單之外,也會視老闆的實驗精神準備各種小菜,這個是熟客才有的福利。
如珊姐身材高窕,穿著短褲和T-shirt,看不來兒子、女兒都已經是高中、大學畢業的年紀。在孩子開始發展自己的生活圈時,如珊姐也開始尋覓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重心,因為她喜歡烹飪,又有朋友的引介新鮮魚獲的貨源才開始了魚湯店的生意。這樣人生重心的切換似乎是跟如珊姐差不多年紀的家庭主婦常有的,就好像她們是天生的母親、天生的老闆娘,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故事,時光倒轉二十五年,如珊姐是國樂少女,可能遺傳了吉他手爸爸音樂天份,她學習樂器的速度很快,爵士鼓老師還曾想找她擔任樂團鼓手。不過如珊姐高中畢業後就結了婚,生活重心就轉移至婆家的店面和照顧小孩上,樂器成了她少女時代的插曲。
婆家是做布匹、縫紉配件的生意,他們共有兩個店面,一個在西市場布莊中、另一個是現在西市場鮮魚湯的位置,不過之前鮮魚湯的店面一直是出租給外人,並沒有自己使用。婚後如珊姐就在布莊商場裡幫忙婆婆看生意,那時一家人住在布莊店面的二樓,通常一戶房子是25坪左右,如珊姐婆家有兩戶,打通之後還算寬敞。那時她一邊看店、一邊照顧兩個孩子、還要打點家事,她一直戲稱兩個孩子是她的寵物,他們小時候在西市場奔跑、玩耍的樣子,似乎都還是眨眼前的事情,在如珊姐眼中確實有種專屬母親的快樂。
原本承租西市場露台的攤商退租後,如珊姐收回店面開始了魚湯店的生意。西市場的每個攤位其實都不大,鮮魚湯店裡放一個櫃子、一座營業用冰箱,再擺上幾張桌椅就已經呈現客滿狀態,這就是如珊姐的小天地,我們來訪時是暑假,如珊姐的女兒正在店內幫手,母女有說有笑。生活重心由自己轉到孩子身上是怎麼樣感覺呢?看著孩子長大又重新發現自己是什麼感覺呢?雖然字面或物質上我可以明白如珊姐或者瑛芬姐講的「希望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但實際上的心境我卻還沒有能力明白。
無論是對於母親、父親,要把生活完全奉獻給小孩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我身邊幾乎沒有熟人這樣走過這樣歷程的家庭主婦/夫,或許有天我會永某種方式理解之中的意思,此刻看到她們很活力的樣子,心情也覺得很開心,我猜想這份幸福有一部分是幸運,但也有一部分是源自成年後的深刻成長和轉變的勇氣。
藝術蝦真的不會畫,快到大菜市鮮魚湯粉絲團看老闆真面目啦
其他西市場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