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連假的日月潭:親切的青井澤旅館、塞車的自行車道、兩隻貓


從能高越嶺古道下山之後,我們就前往日月潭水社,從埔霧公路(W唸得很像普烏公路)下山大約兩小時的車程就抵達水社了。水社一代開始出現了飯店、星巴克、便利超商和各種商店。


住:青井澤旅店


我們入住的是青井澤旅館,這間房間在連假一晚要三千元,我們很少住那麼貴的旅館,自己覺得有點奢侈,只要想到住宿花了三千元,之後的開銷都格外容易心痛。

飯店有和附近的巨型停車簽特約,只要兩百元就可以從入住停車到隔天中午十二點,入住時接待人員是看起來很斯文的小哥,櫃檯旁邊還有展示櫃兼賣蜂蜜、乳霜和草藥膏。

飯店房間本身沒什麼好挑剔的(除了插座太少外),可是跟廬山的櫻宿旅館相比,便覺得觀光區的價位真的貴很多,不過要住宿水社,還是很推薦青井澤旅館,似乎是老闆一家人經營的旅館,主人家很用心,從check in到早餐體驗都很好,浴室有浴池,房間的設備齊全,環境也很乾淨。

下山要吃好料與其說是生理需求,好像更偏近某種社會儀式,但是這趟我覺得在天池山莊已經吃得很滿足了,同行的又是不挑吃的W,已經累翻的我們就在7-11打發了晚餐,剛下山全身狼狽雙腳無力的兩人,看起來窮途潦倒,狼狽的程度連W都覺得不好意思進餐廳用餐。

晚上看了「倒數毀滅28天」,結果看到後半段我就睡著了。

行:日月潭環湖腳踏車道 - 公德心的修羅場


還沒塞爆的觀景台

日月潭的腳踏車車道獲選為亞洲十大必訪的腳踏車路線,很多人來到水社即使平時不騎單車,大概也會想租台腳踏車體驗看看,但假日在這邊騎車既不愜意、也不舒適。關於這個紀錄,我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因為每次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糟糕的體驗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車道過於壅擠。很多遊客可能對騎腳踏車並不是那麼熟悉,遇到上下坡都是停停走走,也有一些腳力無法負荷上坡的小小孩,騎著迷你腳踏車或四輪車在車道上Z字前進。

另外車道是與行人共用的,窄窄的車道上要雙向行駛,加上看風景和聊天到忘我的徒步旅客,真的是一場惡夢。


月牙灣


我不禁想或許車道一開始設計時,就沒有特別將雙向行駛和徒步建行納入考量?也許繞完一整圈才是車道一開始預設的使用方式?查了一些網誌,月牙灣大樓梯上去後是公路,似乎也不到艱鉅的程度,當然如果不熟悉腳踏車這項活動的人可能還是不適合上路。

(為了寫網誌查看地圖後,才發現每間腳踏車出租店給的地圖都太一樣,我們拿到這張地圖並沒有按照真正的南北方位繪製,以至於我一直對日月潭的形狀有錯誤的認識,事實上月潭應該像盲腸一樣的垂掛在南方,而不是在北邊)

撇除壅擠的路況外,一路上的吵雜聲也很令人煩躁。今天很多家庭出遊的組合,父母們此起彼落的尖叫,還有孩子的哭聲(安安穩穩地坐在電動車上大哭抱怨為什麼他們要當第一台,年紀小小就知拒當白老鼠)。

折返至起點處,太陽曝曬下湖水有種消奇怪的味道,或許是太多清潔劑的味道?讓我想到某個夏日的新竹護城河,那味道真讓人不舒服,但是W聞不到、那些在河邊休息散步的人好像也沒聞到。

吃:香腸攤


在快到終點時,我們在一個香腸攤停下來,內用的一桌客人很吵,雖然W就坐在我對面,但因為那組客人一直高分貝的聊天,W和我幾乎都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但卻清楚接收到隔壁桌等一下要去指南宮拜拜和吃野菜的行程)。而香腸攤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也讓我吃得很罪惡。

吃:二月咖啡廳


拉伸的黑貓

在我的堅持下(W挑的餐聽通常都不怎樣),W和我拖著快斷裂的腳,沿著起起伏伏的日月潭接到往上爬,尋找google評論中提到的二月咖啡廳。這間餐廳有供應各種特調咖啡、義大利麵和pizza,點主餐附上一杯日月潭紅茶,店內也有販售乾燥的茶葉。

二月咖啡廳感覺是舒服的,店內空間寬敞、安靜,老闆放養了一黑貓、一大橘貓,黑貓很親人,走到人腿邊就伸長了身體討摸,我向他招手,黑貓便小跑步來用頭撞著我的手掌,不停的蹭著。橘貓就沒有那麼社交化,牠在店內巡了一周之後,就從窗戶跳到鄰居家的鐵皮屋頂了。

二月咖啡地勢較高,可以看到底下的鐵皮屋頂一片蓋過一片,像是早期鹿港不見天的巷子,不知道鐵皮屋下的住戶,也不知鐵皮屋下的生活,只見大橘貓很開心擺脫我們這些諂媚的客人,在鐵皮屋頂上舔著自己的前腳。

店內一客餐大概兩百五十元到四百元之間,飲料大約百元左右的價位,並不算便宜,但我心境上已經無法在街區人擠人了,有一個安靜一點的角落很不錯。二月咖啡生意很好,老闆娘的孩子也來幫忙上菜、出菜,女兒大約國小三四年級吧,圓圓的臉綁了雙馬尾,在眼下畫上小丑女的星星痣在眼下,讓人很有好感。

這裡是看不到湖景的角落,但是給人感覺舒服,餐點也不錯,休息了一下,才意識到這趟旅程也快結束了,傍晚回家要去接家中的貓,在休息一天,又要回到無趣的上班生活。

過度消費的觀光景點


旅行是一種體驗,除了景點外,一起旅行的人、路上擦肩而過的路人都是體驗的一部分。這次連假到日月潭的感覺便是覺得這是一個被過度消費的景點,五感上都讓人覺得很有壓力。

日月潭的湖水在晴天時,是很奇特的碧綠色,寬廣的湖水跟天際的交界變得模糊,令人產生一種天地顛倒的錯覺,日潭兩邊的山壁有巨大的蕨類以及一些灌木,往向山遊客中心的路上,可見遠方細瘦的慈恩塔寂寥的站立在小山頭上。湖光水色是美的,不管是在腳踏車道上眺望,或是坐在有觀景窗的露台那樣的景色都在。

湖畔有原住民追逐白鹿至此的傳說,日治時期又被選為台灣百大觀光景點,作家佐藤春夫初次拜訪日月潭就留下了邵族杵音表演的紀錄(雖然佐藤先生形容日月潭是煙霧和臭氣瀰漫的大沼澤),獨裁政府時這裡也是名流們度假勝地,大概很少有一個自然的風景區同時可以有這麼多層次的歷史。

水社這邊路上到處都是招攬坐船和騎腳踏車的叔叔阿姨,明顯已經太過飽和,有些船家甚至不寫明搭船遊日月潭,而只寫類似“停車一百”來招攬客人,有些招攬的阿姨還用送衛生紙的方式與遊客搭話推銷。我並不是覺得這些商家很惹人厭才特別說明這樣的現象,正是因為要維持生計,才更需要去思考為什麼市場會飽和、什麼才是吸引遊客體驗。

什麼斷掉了,即使努力的想展演或再現日月潭的神秘、高雅,還是失敗了。既不能說仰賴觀光的商家有錯,但確實又覺得屬於日月潭的美感已經被剝奪。觀光雖然是一門新興的產業,但也非人人都可以做,還是必須有愛才行。

說得簡單,一旦變成工作,要有愛哪有那麼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