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媽的多重宇宙」,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很喜歡,情節有趣、緊湊,在一個非常傳統的華人設定中,檢視了華人文化中幽微的一面。觀影前就有看到一些評論提到本片中文字幕超譯的問題,很巧的是在現場也聽到其他觀眾在討論這件事,所以決定看電影時也留意一下原文和翻譯間的差異。
身為觀眾的我,對於電影台詞翻譯,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如果這些角色都是中文母語者,他們會怎麼用中文說出一樣意思的台詞?「媽的多重宇宙」裡的角色剛好是同時使用英文和中文,兩種語言從同一個角色說出口,語氣、詞彙要有連貫的脈絡。
先消毒一下…接下來是我自己作為觀眾的看法,但專業譯者應該會有更深或多元的見解。
媽的多元宇宙,超譯了嗎?
我覺得「媽的多重宇宙」翻譯側重娛樂性,而犧牲掉讓更多不同觀眾看得懂文本的可能,另外是沒有考慮到角色的背景選擇比較適合的翻譯方式。
像是Holly Shit這種老少咸宜(?)的髒話,我能想到台灣人會用且貼近意思會比較像是「挫賽了」和近義詞,但也是要看情境,畢竟很多時候髒話就是個語助詞。
Holly shit在電影內出場次數滿高的,字幕翻譯為「后里穴」,當場很多觀眾都笑出來,我本人也很喜歡這個翻譯,但是如果真的不認識Holly Shit這個詞彙,或沒有同時聯想到中譯與英文發音的觀眾,可能真的會有點一頭霧水,使用其他流行語時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但它就真的很好笑!
再對照台詞和翻譯時,我覺得比較突出的是譯者在翻譯中加入了很多可以強化情緒、語氣的元素,可能是為了提高娛樂性,或者閱讀字幕時就可以感受到畫面中的情境。
比方說電影中的女主角秀蓮在提到「我」的時候,原文只是很簡單的使用了”I”,中文翻譯則用了「老娘」強化了當下主角的情緒,但是依照電影裡設定看來,被腦洞大開前的秀蓮不像會講粗魯話的人,尤其她使用中文、粵語時也不曾這樣稱呼自己,這點實在有點奇怪。
有一個段落秀蓮要求她老公不要再要求她思考”or my head will explode“(指太多事情要思考了,再塞一件事進來都會讓她像頭要炸開一樣),字幕翻譯非常激烈的使用「再想我腦漿就要爆出來了」,頭炸開的腦漿就噴出來好像也合情合理,但是實在也不覺得秀蓮這個角色的設定,會說出「腦漿」這個詞。
其他還有一些小地方沒有仔細記下來,只是有些角色並不會使用這些詞彙,或者在那樣的情境下或對照原文,會更適合使用一般的用語而非流行語。
比起強化情緒和要搭上流行元素的超譯,我覺得翻譯不太符合角色形象好像還比較困擾,但因為這是一部有趣的電影,整體搭配下來還是覺得翻譯得很有巧思(尤其是「比媽佛更媽佛」這個宣傳台詞真的很有才),也看到要將電影內文化與本土連結的嘗試。
註:MOD上媽的多重宇宙有兩個版本,一個為院線翻譯字幕版本,另一個為修訂版。但我還沒有看修訂版本,不知道會比較喜歡哪個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