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10-27

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 感動之夜 台南Room335

 


「希望年輕一代把這個當作新歌聽,我就是希望這樣。」謝銘祐老師在開場曲後這樣說。

很久沒有聽這麼舒服的表演- 乾淨、厚實、溫暖,洗刷、排解掉很多煩躁,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再次認識這些可愛的老歌和新歌。雖然我一口破台語,但台語聽力換算起來至少有全民英檢中級的程度吧!只是出乎意料的歌詞的用字好高深,當天聽了好多情歌、渣男歌和離鄉背井的故事,雖然對歌詞一知半解,但是完全被豐盛的編曲包圍,搭配謝銘祐老師娓娓道來歌曲的背景,整場表演收穫滿滿。

謝銘祐老師的歌聲帶著滄桑風味,麵包車樂團主唱志易聲音非常嘹亮清澈,以前台老語歌都會給我一種非常苦情又糾結的刻板印象,但是新的編曲真的很精彩,電吉他、節奏、點綴的口琴,即使是悲歌聽起來也不在糾結了,偶爾穿插著搖滾經典過門,也讓人驚喜。

中場休息時樂團表演開始募款,不小心就把買票找的五百元丟到募款箱中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麵包車樂團會去養老院和醫院義演。喜歡台語歌的長輩、以客語、原住民語為母語的長輩, 不經意間這些人的喜好和記憶被主流的音樂消費市場遺忘了,連歌曲本身也失去再生的活力,而身在消費文化中的我,卻完全沒有發現這件事,也未曾以這個角度去看待老歌再製,反而用文青濾鏡想像這一切是文化的承襲,可是對一種音樂的喜歡,應該是不需要有這種包袱的。

資本掛帥到極端時,真的令人害怕,一個人的青春記憶,一個世代的故事,種種仿佛都待價而沽,近期實在對這樣過頭的遊戲規則感到相當厭惡,但又摸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或有什麼資格厭惡,當個表面正經地生活下去的無賴反而是最輕鬆的,不是嗎?但你沒辦法真心的喜歡這個狀態(註1)

樂團往往會自己的風格,謝銘祐和麵包車樂團則是那種可以承接住情緒的音樂,做音樂很辛苦,帶著理想可能會更苦- 或許套用在每個職業上都是如此?但這樣踏實的前進又讓我這樣沒什麼才華的普通社畜覺得好帥氣。

燈光落下,週六晚間近午夜,以充滿不同語言的Ho Hi Yan做了結尾,我認為原住民的歌聲中的遼闊感和特殊的共鳴方式難以複製,但聽到結尾的合音時,還是起了雞皮疙瘩,這是一個徹底被療癒的週六夜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謝銘祐老師和麵包車樂團,還是希望團員可以穩穩賺錢搵食:


謝銘祐老師的<舊年>專輯是我們車上的CD班底,這次聽完表演又買了兩張實體專輯收藏,還請團員們簽名了,恭請<出發>、<台南> 成為開車CD班底之一, 為什麼供在車上呢?因為我家沒有CD播放器呀!但我卻有便宜的黑膠唱機,資本主義的小情調,捨我其誰(所以我就問...)


表演結束後想到的:
1. 想到圖騰樂團的「年少」專輯,這是我近年播放頻率很高的專輯之一。
2. 想到了勤奮練習唱歌的外婆,我對台語歌的認識大部分來自小時候和外婆看綜藝節目時聽到的,後來外婆想練唱歌,她不知道哪裡弄來的錄音帶,整卷錄音帶就只有一首歌不斷重播,錄音帶裡是單薄到不行的音質,一把電子琴撐完整首歌曲,是那樣乾乾癟癟的音樂,但是外婆很認真的聽、很認真的練習,投入的程度讓我覺得音樂好像也變好聽了。我很想念她,非常想念她。


註一:好巧不巧,和認識的新朋友在開唱前講到了太宰治,講到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021-04-08

台南 南化 一半的烏山縱走:好餓的健行



年假的時候已經有試過從紫雲寺(烏山縱走起點)走到烏山縱走的第二座土地公廟的,但當時因為時間不足、糧食不夠,很饑餓的從山上逃下來,趁著清明連假,參考健行筆記的文章,決定從雲山寺(烏山縱走終點)往起點走,試著用兩次的行程補齊這段路線。

我們大約十一點抵達雲山寺,我們沒有預設抵達目的地,但希望下午五點左右可以回到停車處。這次的路線也是必須原路折返的,我們大概走了快五小時(包含半小時的用餐時間),總步行距離大約是七公里多。四月初的陰天有點悶熱,一人各帶1.5公升的水最後是都喝光了,流了一身臭汗,這次特別多帶了一些食物,這段路線莫名的很耗體力,建議帶登山杖(嚇狗使用)和手套,拉繩子比較不會痛。

跟一般爬山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這段路是由三個小山頭組成的,所以一下子往上、一下往下,不管去程或回程都是。雲山寺到2500K都算好走,就是樓梯多了點走久很無聊,後半段會有坡度很陡的上下坡,這些坡天氣太乾時碎石和黃土容易讓人滑倒,雨天地濕時也容易讓人滑倒,需要用繩子輔助。

整趟雖然上坡度滿陡但慢慢走也不會累,沿路有很多蝴蝶、鳥和有趣的植物,算是挺清幽的步道。特別要說一下,雲山寺和噍吧哖事件紀念碑兩處都有廁所,但是缺水時可能會停止運作。

2021-01-16

日記: 台南水仙宮建醮 - 暖色夜晚


 

三十年一次的建醮活動,時間過去時我們已經是彼此的異教徒。

那是很跨年連假的夜裡,以南部來說是偏冷的夜晚,海安路為了建醮活動實施了交通管制,許多外送員卡在友愛街和海安路的十字路口動彈不得,水仙宮的醮壇在黑夜裡卻如此閃閃發光,鮮豔的、螢光了綠色、粉色、黃色鑲嵌在黑夜中,木板上盡是花團錦簇和龍鳳吉祥,暖黃色的燈光讓市場看起來溫暖又充滿善意。

仙女班的少女笑容可掬,腳底清一色的是愛迪達的白色布鞋,莫非是艾達迪的贊助,抑或是少女間討論之後決定的搭配。紅色的舞衣和高聳如蝴蝶餅的假髮,少女們笑容可掬,博得了路人滿堂彩。

七爺八爺是一定要出現的,到今日那樣的造型都還是令我畏懼,說什麼沒做虧心事就不用怕,但生而在世卻沒有一人是乾淨的,連初生兒都有他的骯髒。所以七爺八爺就那樣大搖大擺的晃過去了,母親騎著機車停在人行道旁,機車腳踏板上是一名五歲左右的孩子,目不轉睛地看著白色七爺八爺身體,眼睛立刻泛出淚水,廟會的人從七爺身上抓了一把糖果,小跑步過去塞給了那名不耐等待的母親。

媽祖要來了,宋江陣在前頭,每張臉都彩繪怪物般的臉孔,隊伍中突兀的出現了一名戴著眼鏡的財神爺,媽祖的神轎異常沈重巨大,轎子的木棍在扛轎者的肩膀上劇烈的上下彈跳,轎子對著醮壇三進三出。水仙宮廟方的代表是一位年輕的男子,他穿著黑色的羽絨背心,接過一束鮮花,恭敬地對媽祖的神像行禮,如此做著,他在轎子前兩側奉兩束了鮮花,接著又鞠躬獻上了糕餅,對這幕我莫名的異常的感動。

一位阿伯買了一袋汽水,分送給在路邊看熱鬧的民眾。是很甜傳統汽水,裝在綠色的玻璃瓶中在夜裡發亮,七爺八爺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下一個隊伍已經來到醮壇前了,這些儀式永遠也看不膩,特殊氛圍不自覺得把人們捆綁在一起,即使孤獨的人在此刻也可以感受到剎那的歸屬感,進而產生些想做些什麼的心情。


2020-09-29

台南 中西區 蕃薯崎小巷子 海蝕岩般的老屋

 


九月中算是夏天的尾巴嗎?照片中的天空非常非常藍,正如那天看到一般,泛藍的色調讓街景有種九零年代的氣氛,但卻扎扎實實是站在戶外三分鐘就會開始流汗的氣溫。

以前寫生時我也用水彩畫過這棟房子,房子佔地很大,建築物用各種建材、風格拼接而成的起來,有點像基隆的海蝕岩一般,挺過風災水災的就被留下來,各種部位錯落的交織在一起。牆面上還有兩個貌似醫護站的圖騰(蛇纏繞著十字權杖),住在裡面的老人偶爾會出來餵街貓,這裡的街貓是有虎斑幫和黑貓幫為大宗。

因為是夏天,葉子很綠,綠到出油的程度,邊緣微微反射出天空純淨的白色光芒。比起豔麗的顏色,這烏亮的綠色是另一種夏天的顏色。這真好,僅管今年諸多災難,但是這個風景卻讓人意外的平靜,無法不多站在那裡看著。

工商時間 

如臉書提到的,我目前在啊~雜貨有一個小展覽,那天下午為了去處理藍丁膠脫落的問題,到蕃薯崎後才興起了再畫一次這棟老屋的想法。

小展覽@啊雜貨~あ雜貨~,感謝老闆提供空間和大力幫忙,還有同事幫忙佈展。大家可以去啊雜貨地下室看看,這次展的是文字和插圖,店內還有很多療癒小物,歡迎參觀!

啊雜貨地址:台南市忠義路二段158巷23-1號
營業時間:13:00-19:00
每週三、四公休,建議來店前先到店面臉書看看。

2020-03-29

台南 週末市區腳踏車亂騎之旅 (河樂廣場、水交社文化園區、垢圖計畫)

三月底台南的陽光,是可以製造曬痕的程度


天氣不熱的時候,真的很適合在台南市騎腳踏車,市區道路沒有什麼劇烈起伏,騎起來很輕鬆。我們有兩台使用率很低的小折,今天上午氣溫是非常宜人的20度,和W在喜德吃完早餐後,我就提議騎小折到樂河公園和水交社文化園區走走。

2019-01-21

守護台灣豬肉之萬巒豬腳行和牛角灣溪煮奶茶



最近非洲豬瘟的疫情陷入緊繃的狀態,金門沿岸發現病死豬的訊息真的嚇死辦公室一票吃貨,這次行程就是由一群吃貨組成的守護台灣豬之萬巒豬腳行和牛角灣溪煮奶茶,因為充滿各種個人私心,所以真的沒有什麼安排行程的參考價值。


2018-09-07

台南安平漁光島 黑豆SUP立式划槳工作室: 趁還沒變冷的時候衝一發立槳吧


黑豆sup立式划槳工作室的教練們和毛姐

雖然標題講的好像秋冬要衝一發SUP,但其實我是七月底去的,只是都沒有把它記錄下來。我這次報名的的是位在台南安平漁光島的黑豆sup立式划槳工作室的立槳SUP課程,遇到的小高教練、Kaku教練都很細心教學,照顧到不同學員的學習狀況,而且完全不藏私,SUP課程後還帶我們體驗了一點點衝浪站板,真的很感謝啊。

什麼是立槳SUP(Standup Paddleboarding)


和衝浪不同,立槳SUP不需要有浪,可以靠划槳前進,所以在人工湖、水庫之類的平靜水域可以玩,在沒有浪的季節也可以玩(當然有浪更有挑戰)。SUP源自於夏威夷,但歷史可以追溯三千年前在歐洲、南美、中國都有發現類似的SUP工具,1900年開始,成為一項很受歡迎水上活動,還衍生出SUP生態旅遊、SUP釣魚、SUP瑜伽之類的運動 ,因為立槳容易入門,所以是很多人第一次玩水上運動的好選擇 (參考資料WIKI)。

2018-04-25

龍柱與火球




為了寫稿到了海安宮,由兩側的走廊可以由正殿走到後殿,後殿有兩根從清朝留下來的龍柱,跟現在工程相比,這兩根龍柱也不算特別粗大,但是顏色和雕工都有韻味。龍柱旁坐了兩位阿伯,翹著二郎腿抽菸,後頸像烏龜一樣拱起來,全神貫注的看著手裡那張薄薄的六合彩派報。

池子裡也養了很多烏龜,可能都是ㄧ些人棄養的,他們疊在一起,伸長脖子在曬太陽。烏龜像供品一樣,互相堆疊在一起,有些下沉在小小的水池中,一兩隻試爬出水池的,不小心翻了筋斗,滾了一圈後露出淺黃色的腹部。香客興趣盎然的看著,拿出手機幫烏龜拍照。

一位穿紅衣服、身材微胖的大嬸從正殿的走廊衝了進來。她奔跑著,她的紅色在龍柱和黯淡的長廊之間就像一顆火球,她嚷嚷到:"49、就說是49! 簽了就中!" 阿伯也緩緩的訪下手上的派報,紅衣婦人到了神壇前點了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詞的道謝,還不忘和那兩位看派報的同伴講述中獎的神績,宏亮的聲音環繞著整個殿堂,稍微稀釋時間的濃稠度。

2017-08-20

書店裡的影像詩: 致可能活不長以及可能長壽的草木

書店裡的影像詩
source: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834


侯季然導演x台灣文學館:舞動文學聲影 在小書店尋找電影靈光

週六時朋友邀我一起到台灣文學館聽侯季然導演的講座,主題是在小書店裡尋找電影的靈光,活動全程約2.5小時,中間以侯導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做骨架,穿插著他的說明和與書店主人互動的分享,當然也有一小段問答時間,主辦單位也很大方的提供了侯導的新書做為獎品。

侯季然導演說話的方式非常溫和,他像是一種透明又富有彈性的膠質,可以填補在每個看法的空隙之間,可以灌入各種色彩,反映在電影上,他以不同的影片手法,呈現每間書店經營人的特色。

對我來說,我在這個系列的影像中看到的不是書店在時代中凋零(或書店的興盛),反而比較是在描述某一些人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做的事傳遞出去的力量,這些力量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而多樣的根基,而書店和讀書這件事情,是導演的興趣,也恰好得更襯托出這樣的主題,這系列的紀錄片,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正能量的。

2017-05-30

20170528 Urban Sketcher Tainan 蕃薯崎例畫

Afra(@afraday)分享的貼文 張貼


端午連假整個城市都處在一個陰沈不安的天氣裡,那種出門前你會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帶傘、是上車前要套上雨衣的天象。到蕃薯崎的時候,畫會的朋友們已經在小南天福德正神廟前等了,達也也到了,但沒人會講日文、華子這趟沒一起來,我們只能夠Line的翻譯機做一些簡單的翻譯。

這裡一個典型的台南小巷弄區,有種潮濕的味道,有些人會覺得很臭,在路邊坐下不用多久就會有許多蒼蠅飛過來。大家紛紛找了自己喜歡的點坐下來。我選的地方是在巷子的尾巴,一棟奇妙的建築物,據藝術蝦說這以前是美軍的撞球俱樂部,但老實說從外觀真的看不出來撞球場的氣氛,如果繞道建築物的右方,會發現這棟房子其實佔地頗大的,我覺得比較像是辦公室或臨時宿舍。



房子一樓的石子牆有一種特殊的紋理,在灰色中透著一點泛黃的橘色,二樓門面卻是白色的木板窗,二樓原本該是陽台的部分已經沒有欄杆,只在上方擺了一些盆栽,左側有一到黃色的木門,旁邊搭了一些不知道什麼用途的桿子,二樓的上方是幾塊破碎的遮陽板,擋住了屋頂上方的線條,房子的側邊則是有些淺綠色窗櫺。總之這是一棟正面看過去會覺得一樓和二樓互不相關的房子,二樓門面旁有加蓋了許多棚子、支架,讓它看起來就是組裝鬆散的機器人,在夜裡會忽然出來活動一般。


2017-01-02

12月水彩練習


十二月開始重新開始學水彩,我不太會操控水量和顏色,畫出來的圖總是不稱頭的粉色感,為了要加入寫生的行列,只好加緊練習,以下是十二月份的練習,還在嘗試不同的畫法,所以每張看起來都不太一樣。




旭峰號 (The Xu Feng Trademark, 2016/12/11)Water colour, pencil
鄭小開帶著他的學生們帶臺南畫畫,順邊參加下午的畫會活動,我和林蝦只是湊熱鬧。我們比較晚到,大家都畫完了,只剩我還在努力(林蝦下午還要去有時乾杯教課,所以提早離開)。畫出了一個平板旭峰號,旁邊的肉圓店沒有納入畫面中,看起來像缺一角,因為不會光影和調色,光是牆壁的棕色就塗到覺得厭煩,又粉、又糊。畫完以後到優果鮮喝了綜合蘋果汁(蘋果、香蕉、芭樂)再回家。





台南知事官邸前的回收站 (The recycle station next the the Old Magistrate's House, 2016/12/25) Water colour, pen
鉛筆稿看起來還OK,可是一上色之後,又開始粉色不歸路,最後不得已只好用代針筆全部勾邊一次。這個回收站真的好乾淨,大概是我看過最多綠化的回收站了,阿姨還一直在掃地,感覺環境維持得相當好。後面就是鐵皮屋,不知道阿姨是不是住在裡面。


天未黑時來一張

自強街 (Zi Qiang Street, 2017/01/01)Water colour
今年夏天來過一次我還走到北華街一代,這次來是穆俬傢俱對面畫畫,這次帶了小摺椅,可以坐著悠悠哉哉的畫。鉛筆稿一下就完成了,但上色時覺得顏色怎麼樣都上不上去,也沒有辦法調色,只能在「等水彩乾 --> 補新的顏色-->等水乾」這個恐怖的迴圈打滾,好在後來一層一層的畫還是顏色還是上去了。今天是元旦,很多人回自強街團員,夏天看到的那些阿姨、大叔也都在老位置,綠色的們和紅色的春聯很有過年的氣氛,今年的過年是一月27日,其實也快到了 。



北華街 (Bei Hua Street, 2017/01/02)Water colour, fountain pen
被這間曬著衣褲的房子吸引了,讓我想到蜜月時去威尼斯,很多戶人家的衣服也是這樣吊著,這排房子對面是一個驗車場,我們在驗車場外坐著寫生,驗車廠的地勢足足比這些房子高了一層樓,有位阿姨在通往這邊的斜坡旁種滿了絲瓜,葉子又大又刺。我叫陳組長和素玲也來這邊走走,他們傍晚時也來了,還帶了舊來發的鹹糕、綠豆糕,我們畫完之後就在驗車場前面吃點心。

老社區的元素好像不出:浪板、鐵皮、帆布、盆栽,但很喜歡這樣顏色緊湊、一塊挨著一塊的感覺,希望下個月可以畫得更好。


2016-12-31

西市場:京陶坊 重逢有時




京陶坊座落在天水聯彩店的後方,玻璃櫥窗展示著各種形狀不一的小陶杯,店面是米白色的、有冷氣,空間不大但四面都放了展示櫃,展示櫃上擺滿了陶杯、陶瓷花瓶、陶罐等等。老闆娘方姐坐在後桌子泡茶,茶具、茶葉、爐子都在伸手可及之處,有空時她就在店裡泡茶。

方姐以前在美國學習油畫,返台後曾任教職,再一次進修的機會接觸了陶藝,沒想到一頭栽進也已經八九年。由平面創作轉立體造型本來就會有段掙扎期,而製陶更有層層關卡,沒有耐心的人真的耐不住。

製陶的第一關是選土,不同土的特性會影響到後續捏陶、燒陶的技法,選好陶土之後就是捏土、塑形、修胚,形狀完成後放置陰乾,視作品大小陰乾的過程可能由三天到三個月不等,陰乾後可以在可以在陶器的表面做雕刻裝飾,造型確認後即可進行第一次的素燒,素燒後的胚體再施釉,施釉後才是最後一次的窯燒。這一系列的動作中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一開始陶土無法塑形、燒破、燒壞等等的情況大有所在,光是釉料的配方方姐就花了六七年的時間研究。

2016-12-19

西市場:誠舖 我們的朋友愣子


在公司裡總是會有一位同事特別熱心,他/她會帶著新進同事認識環境、張羅慶生派對、揪辦公室團購等等,對我來說愣子就是那樣的人。愣子出身台南眷村,爸爸是江西人,她身材頗高、黑亮短髮、有兩道向上挑的黑眉毛,你向她說心裡話時,她的眉毛會糾結在一起,非常認真地聽,這樣的愣子在大菜市開了一間誠舖,賣的都是愣子辛辛苦苦把關的良心產品,最得意的椒麻花生醬、玉荷包蜜、麻油香皂、花生油、七十歲黑糖等等,文青風格的毛筆提字加上趣味的標題,誠舖的產品面子、裡子都兼顧。

2016-12-11

西市場:ABC美式燒烤車 回到初衷

圖:1/2藝術蝦 文:Afra

ABC火烤漢堡的是由Celia和Eason這對年輕夫妻經營。第一次吃到ABC的漢堡時,Celia已經懷胎九個月,她是那種講起話來不會給人壓力的女生,即使初次見面也覺得很親切。而採訪ABC漢堡的這個週六,Celia已經做完月子,她恢復的很好,身手也矯健如往,臉上沒有一絲疲態,熱切的招呼我們,Eason在廚房內教工讀生煎肉,另一位工讀生則忙著上菜。

這是他們搬到西市場店面的第一個週末,在這之前ABC漢堡是在西市場和淺草廣場中的空地擺攤,Eason用一台拖車做行動廚房,擺幾張桌椅、拉了一些LED燈條,空地也變成很有風情的用餐地點。餐車創業已經由美國蔓延到亞洲的許多大城市,一些年輕廚師不想加入大型餐飲集團,但又沒有足夠的資金租店面,看中餐車相對便宜、移動性又高,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卡位的優點,許多年輕廚師選擇以餐車的形式創業,不過餐車的缺點就是容易受到天氣營響,太熱或下雨時可能根本沒有客人願意上門。台灣法律還不允許內建廚房的餐車上路,ABC火烤漢堡之前的拖車也只能在廣場內使用,而且今年夏天台灣多颱風,他們被迫停業了好幾的週末。現在ABC火烤漢堡的店面雖然不大,老闆娘還是很感激的說:「真是太好了,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點了漢堡和一杯碳酸飲料,愛迪生工業的皮箱喇叭裡播著美式流行歌曲,昏黃又溫暖的燈光讓人有種在濱海城市度假的錯覺。

2016-12-01

西市場:Give Me Five冰果坊 生活的謙卑與順從

圖:1/2藝術蝦 文:Afra

Give Me Five冰果坊賣果汁、碳烤甜不辣、碳烤黑輪、烤米血,果汁攤在左邊、烤爐在右邊,中間有一台卡拉OK機,店裡的牆面貼滿了各種小語錄、禪語、網路上印下來的照片,僅剩的一些空白的地方也都被客人的留言佔滿,非常有老闆幽默、健談的風格。

阿伯老闆今年六十五歲,本名賴勇伯,總是自稱阿伯(發音:阿北),阿伯老闆是嘉義水上人,因為不想繼承家業務農,當兵退伍以後就學做生意,賣起賣虱目魚湯、肉燥飯。婚後與太太遷居台南,在台南大學(台南師範學院)附近的人行道上擺攤賣剉冰,有些學生建議阿伯老闆也賣一些能填飽肚子的熱食,所以冰店的菜單上開始出現關東煮、黑輪、米血這些品項。人行道非合法營業空間,為求長遠的發展,阿伯老闆租下長榮路的店面,這就是成大學生都耳熟能詳的「阿伯冰店」,在全盛時期阿伯冰店有七十幾個員工輪班,但是後來因為他和太太身體欠安,才將店面盤給其他人,長榮路的店名也由「阿伯冰店」改為現在的「阿強冰店」。


2016-11-24

西市場:金連發五金行 少女五金行

圖:1/2藝術蝦 文:Afra

不同於一般五金行,金連發五金行是一間色彩繽小店。剪刀、菜刀用漂亮的紙盒包著; 店頭光是拔眉毛刀就有台製、日製、西德製三種,其中日製的還是漂亮的鮭魚粉色; 螺絲起子同樣款式卻有黃色、紅色、綠色各色把手; 還有耐用的鎖頭,雖然都是常見的青銅色,但是有些上面印著不同圖案,裁縫用小剪刀(當然也是有不同顏色)、大剪刀(有不同造型)店裡也有販售,另外還有營業用的大鐵鍋、餐具等等,總之不論品項或是選擇都多到令人目不暇給,整間店面似乎都被商品給塞滿了,歐媽媽的身影就坐立之中,顯得相當嬌小。歐媽媽今年七十八歲,喜歡跟朋友聚餐、跳土風舞,金連發所有存貨和售價都儲存在歐媽媽的腦海中。

2016-11-20

西市場:毛飛嬤 福來許 光彩奪目之後

圖:1/2藝術蝦 文:Afra

毛飛嬤小店完整的名稱是「毛飛嬤福來許」,商店大概只有兩公尺寬,現在櫥櫃中稀稀落落的放了一些洗衣精、化妝品,另外一面玻璃櫃中則是放了剪紙造型的絨布吊飾,毛飛嬤坐在矮凳上,旁邊的電鍋正噗噗作響的蒸著晚餐,毛飛嬤灰白色的頭髮紮成一個髻,嘴唇塗上洋紫色的口紅,看起來氣色相當好,毛飛嬤休養了幾個月後,最近又回到市場裡,大家看到她的身影都終於放心了。

毛飛嬤在民國55年開始在西市場經營舶來品。連同毛飛嬤在內,西市場還有許多跑單幫或作舶來品生意的店家,其中毛飛嬤專攻美國商品,貨源主要是由合夥人進口或向美軍收購。當年西市場緊鄰著港口,在港口一帶舶來品買賣相當活絡,許多水手和生意人返鄉後,第一站就是到西市場採買禮物,送給長年在家守候的家人們,毛飛嬤店裡除了日用的洗灣精、洗衣精之外,奶粉也是熱銷品之一。

2016-11-14

西市場:笛笛紅豆餅 我覺得能說出人生沒有後悔真的很猛啊

圖:1/2藝術蝦 文:Afra

笛笛紅豆餅的攤子上貼著手寫的價目表,林林總總大概有十幾種口味,攤子前面還放了別人寄賣的滷味,店面不大,但收拾得相當整齊,因為這裡的紅豆餅原料新鮮實在,在網路上一直低調的被討論著。

2016-11-03

西市場:泰山冰店 旅途星光


圖:1/2藝術蝦 文:Afra

在寫這篇文章時,泰山冰店的老闆已經決定退休。

泰山冰店的牆面上貼了許多老照片,照片裡有一位濃眉、秀氣的年輕男子站在同樣年輕的郭金發身邊,男子的笑容的弧度特別好看,他是泰山冰店老闆莊泰山先生,現在已經七十歲,頭髮白了,但是兩道眉毛還是相當濃密。泰山老闆父親年輕時就已經承租這個攤位,原本做的是飯桌生意,到泰山老闆時才開始作冰舖。

2016-10-30

西市場: 福榮小吃 阿瑞意麵 青出於藍


圖:1/2藝術蝦 文:afra

每晚七點,西市場的店家開始紛紛打烊,兩側的走道也暗了下來,巷尾的阿瑞意麵卻依舊人來人往。阿瑞老闆站在大鍋子前煮麵,阿瑞老闆的大嫂坐在角落包著餛飩,其餘幾位晚輩則忙著將熱騰騰的乾麵、湯麵端上桌。店裡白色磁磚在日光燈的照射下,發出青藍色的光澤,看起來有電影重慶森林中那連結城市人口的熟食攤,香港的熟食湯也罷,台南的麵攤也罷,大部分的城市記憶,都是靠著簡單而樸素的事物串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