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台南 週末市區腳踏車亂騎之旅 (河樂廣場、水交社文化園區、垢圖計畫)

三月底台南的陽光,是可以製造曬痕的程度


天氣不熱的時候,真的很適合在台南市騎腳踏車,市區道路沒有什麼劇烈起伏,騎起來很輕鬆。我們有兩台使用率很低的小折,今天上午氣溫是非常宜人的20度,和W在喜德吃完早餐後,我就提議騎小折到樂河公園和水交社文化園區走走。



我們的路線很混亂,大概是先從金華路附近的小巷子亂騎,不知道為什麼騎到了風神廟,接著到河樂公園,再由金華路-健康路騎到水交社文化園區。總之就是看到馬路車太多就鑽小巷。如果沒有自備腳踏車的話,海安路和民族路交叉口(海安教會前)也有U-bike station。

西羅殿:神像開光




在西羅殿停下來時碰巧遇到新的神像在舉行開光儀式,新的神像是亮到不真實的金色,臉部用一張紅紙蓋著,神像衣服上的紋路雕得很細緻,並且強調衣服下小腹微凸的線條,神像一旁的花圈寫著恭祝廣澤尊王開光。

開光儀式是有八個人(左右各三)加上一位像司儀的男子進行,八人手持小鼓,配合唱誦經文,司儀手上拿著捲起來的符咒,在空氣中點出了一個矩形,腳踩蓮花步,再將符咒丟入小香爐中燒掉,司儀是頭頂半禿的大叔,但身段卻很柔軟,手腕的動作尤其細緻。儀式的音樂充滿抑揚頓挫,並不是一誦經那樣乏味的聲調。

真難得,雖然台南廟很多,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新神像的開光儀式。

從風神廟旁的小巷子繞進去,這裡有許多漂亮的老屋,比較氣派的還有高聳的圍牆和院子,這邊有一道圍牆就是用老古石製成的。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老古石指的可能是船工在澎湖拿上來壓艙的珊瑚,在這邊巷子的圍牆上,就可以看到混泥土間還有珊瑚和貝殼碎片。

後面是石牆

再往前繞就到海安宮了,這邊的都是老房子和老人,老伯伯很吃力地清洗著二樓的窗戶,用寶特瓶裝水,潑灑在窗框的溝槽上,水就順著陽台留下來,路人紛紛走避,但也沒有抱怨,不少在自家門庭曬太陽的老婆婆,若不是歪著頭睡著了,便是一臉驚恐地看著不尋常的路人。

海安宮前面有一間刻印店,兼作擇日命理的服務,但從門口望入,裡面一片凌亂,雜物丟在電動車上,沾滿了污漬,每次看到這樣子的景象,都會想到事物的衰頹,不就是這從某處開始,而逐漸蔓延的嗎?

河樂公園




繞出了小巷子回到了金華路上,直直騎到中正路後右轉,沒多久就看到了河樂公園。河樂這麼名字是之前見過幾次面的記者取的,除了這則新聞外,我沒有留意太多關於這座新公園的消息。

實際到了公園這裡,發現佔地比想像中的小,但是規劃的很不錯,以沙丘、海岸意象設計充滿流動感的走道,還有保留著中國城地基的柱子和牌坊,為過去、未來做了很好的連結。最開心的還是戲水區了,前年去首爾的漢江公園,還很羨慕首爾人有一座親水公園,沒想到現在台南也有了!

但是中國城的佔地真的只有那麼小嗎?在我記憶中的中國城市已經沒落的中國城,灰暗的商場裡充滿兜售來路不明美容產品的阿姨,沿街的店舖掛著退流行的時裝,還有電動遊樂器材。在中國城將被拆除前,我和W還到商場裡晃過一圈,那時的中國城如同一般日常,電動遊樂器閃爍著紅光,一群叔叔阿姨聚在一起唱卡拉OK。

或許此刻的幸福感,也是建立在對某些人的幸福的剝奪之上吧。

「旁邊的房子應該又要漲了。」W說。
「原本應該就不便宜。」我說。
「那就是會更貴了。」W回答,口氣中有種洩氣。


中國城的遺跡


自然腳和城市腳


水交社:垢圖之牆


蔡佩如老師位於水交社的作品

我們繼續往水交社的方向騎著,天氣逐漸變熱了,路上也開始出現摩托車流。水交社文化園區是沒有圍牆的,只是進去每個展館參觀時要買門票。我們把腳踏車停在消防局對面的腳踏車停車樁 後,進入了園區內。我曾經獨自來參觀過這裡的展館,參觀完所有展館至少要兩三個小時,W沒來過,但是今天時間有限,所以就在外面閒晃而已。

我們特別來這是想找尋葉佩如老師的作品,昨天我們剛參加了台南新藝獎的導覽活動,有幸見到葉佩如老師本人和她垢圖系列作品的手稿、紀錄片,不管是老師本人或是她的作品都讓我很喜歡。

垢圖系列作品是在已經生了青苔或佈滿灰塵的牆面上,用刮的方式刮出圖像,葉佩如老師是水墨畫本科的學生,原本就擅長工筆畫,但是後期在牆面上的抽象作品也很吸引人。她也參與很多社區營造的計畫,將牆面作畫、說故事、現代舞結合,帶領學生體驗當地的環境。

蔡佩如老師作畫的工具


我個人的感受是裝置藝術就是要在那個地方、跟那些人、用那樣的方式完成的條件下,才會觸動我,理論論述遠不及連結了當下的人、事、物的感動。更直接一點,如果不是為了那份連結,許多藝術創作或許還不如親身到一趟大自然中(或者置身在那樣的場域)。

(想想今天到河樂廣場時大概也是那樣的想法,如果是一座全新的廣場,假使美麗,可能會讓我對中國城的回憶變得很悲傷)

我們很快就找到那座牆面,但上面的蘆薈花草和飛鳥的圖案已經褪色,即使用相機拍下來,也得把對比條很高才看得到圖。,這面牆是很新的牆,為了作畫,葉佩如老師使用了炭筆加工,那種帶著墨色的灰讓人很喜歡。

我們又在園區亂繞了一陣子,園區裡有大片的蘆葦,蒼白的、毛絨絨絨的蘆葦草,在三月的春天中輕微的擺盪著,因為有風的關係,我覺得既溫暖又舒適。除了幾棵特意留下的老樹,草皮上的樹大概都是新栽的,形狀像是細細高高的青春期少男少女。

站在這裡水交社文化園區,對面是新蓋的高樓大廈,不知是喜是悲,我想在更早以前,也許連這一小片文化園區也只有被拆除的命運,不管城市或是人類,應該都是在追求存活的過程中,也能保有一些自我吧。雖然只是水交社保留下的只是一小角,至少無處可放的鄉愁也有了可以依託的地方。

園區裡有麵聚場可以用餐,但因為價格較高,我們改往五妃街上的好食寓吃中餐,這裏東西好吃也便宜。午飯後就結束了上午的小折散步。假日就時賣身契短暫的失效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時候,更加覺得能在此刻,生活在這裡,真的是很幸運的事。


XO醬海鮮炒麵109元,是店內比較貴的餐點 @好食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