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陳組長故事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組長故事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11-12

陳組長故事集 | 花布與洋裝




據陳組長本人說他兒童時期乖巧可愛,頗得鄰居們的喜歡,尤其是鄰近的一位阿婆對陳組長愛護有加,陳組長將阿婆與木屐和點心聯想再一起,阿婆常常帶點心給陳組長吃,阿婆慣穿木屐,經過院子前人還沒有到就可以聽到那有特殊節奏的咖咖咖木屐聲。有一陣子那位阿婆不知道為何心血來潮的想要一件漂亮的洋裝,她特別買了花布要請村莊裡的婦女幫忙製作,但是都沒有人願意幫忙,即使出了價錢大家也不願意做。

「為什麼不願意做?」我問。
「大概是覺得很奇怪吧,一個老人為什麼要穿那麼花俏。」陳組長說。

最後陳組長的媽媽(也就是我奶奶),接受了阿婆的要求,幫她用那些花布做了一件洋裝。不久後阿婆就穿著那件花洋裝吞農藥自殺了。

阿婆不開心,因為她不喜歡她的媳婦連帶也對兒子有了怨恨,所以自殺了。

事發後,陳組長的媽媽夜晚完成一日工作後,坐在庭院中乘涼打盹,突然聽到那個熟悉的木屐聲,咖咖咖的經過了她的背後,她嚇醒後抓起板凳立刻飛奔回屋內。陳組長說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當然也無須過於自責,殺死那位阿婆的並不是那件花洋裝,而是她自身的憂鬱。

2015-09-26

港安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先驅高一生與家人 Source: http://taiwantt.org.tw/taiwanspirit/frame/frame50.htm

我爸陳組長是屏東男兒,念中學的時候,學校有一位美術老師名字叫楊印爐,學生在背後討論他、訕笑他,因為楊印爐是一位"精神狀態看起來不太好"的人。那時他們美術課就是畫蘋果、畫靜物素描,老師是示範幾筆後便坐著發呆讓學生們自己練習,一學期大概就畫個五六張素描交差。

"怎麼說他精神狀態不太好呢?"我問。
"眼神、說話的方式,都不太對勁,有的時候走在走廊上,他會對自己講話...我也不太會說。"

然後陳組長又說起了以前在在輔仁大學服務的馬天賜神父,馬天賜神父是那種一百公尺外看到你就會奮力揮手打招呼的類型,馬神父所主持港安山地服務社,目的希望能召集學生到偏遠地區服務,他的辦公室至少有十坪那麼大,但是充滿絡繹不絕的學生。


年輕時的馬天賜神父source: 雜誌櫃

"就是那時候有些偏鄉,神父覺得他們生活比較苦,所以會帶學生去幫助他們。"

陳組長當時也覺得港安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因為港安並非來自聖經的典故,跟那個年代常見的濟舟、慈愛社之類命名風格也完全不同。直到陳組長離開輔大後的某一天,偶然看到報紙上在報導著馬神父與港安山地服務社的新聞,才恍然大悟。

港安是一位輔大一位學生的名字,他和神父一起到偏鄉做志工,卻遇到意外被洪流沖走因故喪生,為了紀念這個事件,馬神父將他的社團命名為港安社。港安是個男大生,他姓楊,他的爸爸叫楊印爐,在屏東一代的中學教書。

"所以啊,在後來居然理解了。"陳組長這樣說,大概是楊港安的死帶給父親的悲痛太過巨大。

港安的死是一個謎團,經過陳組長的口述後引起了我一些興趣。關於楊港安的故事資料並不多,不多並不是指搜尋的資料量不足,而是報導的面向非常單一,就像是只能從一個特定的角落拼湊出事情的始末,僅有汪淑娟的論文前言中提到: "有些鄒族原住民認為他是因為不熟水性才被河水帶走,非關救人,再造一個漢人救原住民的神話..."(1995, 大專生山地服務隊的發展 階段與族群關係的變遷-以輔大港安山地友團為例, 汪淑娟)略帶到了當時部落的住民的口述。


2015-09-01

彈藥庫對面的竹林|七月軍中鬼話


圖文: afra

我爸陳組長當兵時是排長,他很神經,喜歡挑三更半夜去查哨,理由有兩個: 第一三更半夜是值勤阿兵哥最容易打瞌睡偷懶的時候、第二他想挑最恐怖的夜半時分踢爆各種鬼怪不實傳言。我爸的理論是世界上或許真的有鬼,但不是大部分人可以見到的,大多見鬼之事大多是因夜深人草木皆兵或精神不濟嚇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