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Domestika繪圖入門課程 - 沒有undo/redo的人生好困難



同上一篇文章Domestika繪圖入門課程提到的,我今年在Domestika買了幾堂繪圖相關的課程,這篇是關於我第二門課程Exploratory Sketchbook - Find Your Drawing Style,講者是一位來自荷蘭的插畫家Sarah van Dongen。這篇文章中紀錄我的學習過程和課堂的練習。


繪圖練習


這門課沒有什麼練習作業,但是每個單元後面都有不少補充資料,內容涵蓋講師推薦的插畫家到顏料的種類特性等等。從講師分享的資料中,在IG上找到很多有趣的插畫家,也添購了一些畫畫的材料。


在上課的期間,我買了一本A5的筆記本,儘量每一天都畫點什麼,因為紙張很小,所以大約一小時內都可以畫完一張圖,持續了一兩週之後,才偶爾換稍微大一點的筆記本,這些圖我都貼在我的Instagram帳號中了。


雖然A5是很小一張紙,但因為我技巧不足,所以很難畫出心裡想的效果,有時想實驗看看不同的畫法也常以失敗告終,最慘的狀況就是自己喜歡的圖快完成了,但不小心一個move就毀了整張圖面,因此非常懷念iPad繪圖時的undo/redo功能!


總之過程是還滿阿雜的,拿起小本子時很可以沒有壓力的開始畫些東西。



Final Project:自畫像


這門課的final project是要畫一張帶有風景的自畫像。這對我來說超困難,因為本人空間感極差!按照課程的說明的步驟:

  1. 規劃圖像配置:在紙張上畫一個框當作是畫紙,並在這個框內構圖,畫出大概物件的配置
  2. 到畫紙上打稿:打粗略的線稿
  3. 規劃色票:決定在這張圖中出現的顏色
  4. 第一層上色:使用水彩或顏料做大範圍上色
  5. 第二層上色:等第一層上色乾了之後,使用馬克筆、彩色鉛筆勾勒細節


我想了一下,決定畫上班的樣子,原本想在iPad上完成,回歸undo/redo功能的懷抱,沒想到真的在iPad上畫畫時,又開始想念起紙筆,真是奇怪…總之在iPad上打稿之後,移到紙上再打一次稿後開始選擇顏色。因為想呈現在公司專心上班的樣子(?),所以選了暗色系,旁邊還有很多試畫的顏色。



都會過一個真的醜到不行的階段


畫完以後沒有非常喜歡,覺得畫面還是有點空曠,顏色對比也不夠強烈鮮明,鉛筆線條太黑了,上色以後也蓋不掉,總之整張圖很髒,不過我覺得這個角色的顴骨跟眼袋87%像。這不是只有我在加班喔,只是覺得畫太多人進來太麻煩。






接著第二張我想畫在家辦公的樣子,這次用亮色系,因為我的書桌前有很大的窗戶,抬頭可以看到外面的河流和草地,有時候甚至看得到沿著河岸慢跑的跑者。去公司上班時,常常是早上進公司,一整天回過神來就已天黑了,面對就是室內空間和電腦,在家辦公雖然只是面對窗戶,卻能夠感覺到時間的移動,感受到其他人的時間也在運作著。


這張其實想了兩三種構圖,一種是面對窗戶的、一種是由窗戶看進來的,因為覺得前者有點難畫,所以先從後者開始。


這次使用了較淺色的鉛筆打稿,試著把桌上零零碎碎的東西都放進去,三隻招財貓、從小陪我到大的鴨子木雕、兩個筆筒、筆洗、鉛筆袋、芳香蠟燭、兩三個茶杯、圓圓的茶壺、假手、筆電、艾迪斯史坦丁的黑白照。因為在練習畫畫所以桌面上很多畫畫的工具,看起來好像厲害,但並沒有,因為是插畫(再加上我空間感很有問題),所以桌子、椅子什麼的角度就隨喜,擅自把桌子加大、加長!


至於角色,就是在家上班的我,在家上班時我也會穿外出服,但現在是冬天,所以會穿著睡覺穿的襪子,而且只要開始焦躁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想翹腳,我知道對骨盤和脊椎不好,但我真的就忍不住,會來蹭體溫的貓咪也畫在左下角。






最後成果長這樣,畫完的當下也不是特別喜歡,不過就當作練習了。下次可能要先思考怎麼呈現線條,再來想著色和第二層細節勾勒的方式…好擔心會不會永遠無法克服顏色和空間感這關。




附上我真實的桌面照片,爆幹亂的書桌,雖然覺得自己畫了很多小東西,但沒被畫進去的更多啊。





Exploratory Sketchbook - Find Your Drawing Style課程介紹


由插畫家Sarah授課,她是非本科系的出身的插畫家,以複合媒材的創作為主,畫風相當明亮輕快。很特別的是,在課程的第一單元Sarah分享了自己成長經歷中,畫畫如何讓自己找回與生活的連結,這部分或許跟插畫比較沒關係,但卻非常觸動我。


課程的前半部,大多是分享各種媒材的特性、如何建立自己的idea bank,後半部解說透視、人體構造、色票,但繪圖的部分說明非常淺,在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資源可以找到,但如果需要省時、有系統地學習,這門課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雖然說內容淺顯,但最後單元中邊看講師示範,邊聽她分享繪圖的構思,發現物件的平衡、用色、紋路的配置等等,其實每一個下筆都有作者背後的想法,到最後關鍵還在反覆的觀察、嘗試,即使同樣的技巧,如果作者由不同的出發點構思,就有可能有不一樣的作品,所謂的風格或許就是沿著這樣的脈絡誕生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